胆经共四十四穴,原穴为丘墟穴,络穴为足阙阴肝经之蠡沟穴,少阳是阳气初生的经络,所以他能治疗发热病,主要大致在足部以下,他的性质介于阴阳明之间。
循行路线
足少阳胆经开始于外眼角(见①),上行到额角(见②),向下经过耳后(见③),沿着头颈下行至第7颈椎(见④),退回来向前进入缺盆部(见⑤)。
耳部的支脉:从耳后进入耳中,出于耳前(见⑥),至外眼角后方(见⑦)。
外眼角部的支脉:从外眼角分出,向下到大迎穴附近,与手少阳三焦经在眼下会合(见⑧),下行至颈部,与前脉会合于缺盆(见⑨),由此向下进入体腔,通过膈肌(见⑩),联络于肝(见11),属于胆(见12),沿胁肋部(见13),向下绕阴部毛际(见14),横向进入髋关节部(见15),与前脉会合于此。
缺盆部的支脉:从锁骨上窝下向腋下,沿侧胸部,经过胁肋,向下与前脉会合于髋关节部(见16 )。再向下,沿着大腿外侧,膝关节外侧(见17 ),向下行于腓骨前缘,直下到腓骨下段(见18),下出于外踝之前,沿足背到达足第4趾外侧端(见19)。
足背的支脉:从足背上分出,进入足大趾端,回转来通过趾甲,出于大趾背毫毛部,与足厥阴肝经相接(见20)。
主要证候
寒热,口苦,胁痛,偏头痛,外眼角痛,颈及锁骨上窝肿痛,腋下淋巴结肿大,股、膝、小腿外侧疼痛及第四足趾运动障碍。
主治
侧头、眼、耳、鼻、喉、胸胁等部位病症,肝胆、神经系统疾病,发热病,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