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池穴
《针灸大成》:耳后颞颥后,脑空下,发际陷中,按之引于耳中。手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《素注》针四分。《明堂》针三分。《铜人》针七分,留七呼,灸七壮。《甲乙》针一寸二分。患大风者,先补后泻。少可患者,以经取之,留五呼,泻七吸。灸不及针,日七壮至百壮。
《经络腧穴学》:在颈后区,枕骨之下,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。
市,市场。风气大量聚集,叫风市。
池,池塘。风气小量在水里聚集,叫风池。
辰月星空有井宿。井,就犹如水井。水井下总是有风。所以,辰,意味着风气的小量积聚。寅为边界,所以,寅上辰,给风气的小量积聚设置了边界,于是,被命名为风池穴。这名字,显然强调了这个穴位对于风气的作用。
《针灸大成》:主洒淅寒热,伤寒温病汗不出,目眩苦,偏正头痛,痎疟,颈项如拔,痛不得回顾。目泪出,欠气多,鼻鼽衄,目内眦赤痛,气发耳塞,目不明,腰背俱疼,腰伛偻引颈筋无力不收,大风中风,气塞涎上不语,昏危,瘿气
“洒淅寒热。”
洒淅,皮肤上象撒了凉水似的。寒热,怕寒发烧。
寒热,这是胆经问题。而洒淅,皮肤上象撒了凉水似的感觉,水,跟辰相关。所以,选寅上辰的风池穴治疗。
“伤寒温病汗不出。”
汗,本质为水液,与辰相关。寅为边界,出汗,可看成边界的水液。所以,取寅上辰的风池穴。
“目眩苦。”
目眩,眼花,视物不清。
寅,是外界影像进入眼睛的通道。寅对应胆经。所以,几乎胆经所有的穴位都能治目眩。
“偏正头痛。”
穴位都能治疗局部所在位置的问题。风池穴在头上,所以,能治头痛。
“痎疟。“
痎疟,疟疾的通称。亦指经年不愈的老疟。
疟疾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。胆经上几乎所有穴位都对疟疾有效。
“颈项如拔,痛不得回顾。”
穴位都能够治疗局部所在位置及其附近的问题。风池穴在颈椎附近,所以能取来治颈椎问题。
“目泪出。”
通常说迎风流泪。眼泪,本质是水液。有风,有水,正对应辰的井宿。而眼睛跟寅相关。所以取寅上辰的风池穴。
“欠气多。”
就是打哈欠多。
打哈欠往往打着打着就流出眼泪来,所以,其机理与流眼泪相同,所以可取寅上辰的风池穴治疗。
“鼻鼽衄。”
流鼻血。
寅是边界。流鼻血,是血液越过了边界。
心主血液,心与小肠相表里。小肠对应辰,所以,取寅上辰的风池穴治流鼻血,实质就是巩固血液的边界,不让血液外溢。
“目内眦赤痛。”
目内眦是膀胱经的睛明穴所在。它就在鼻子根部。痛是后天震卦,这里痛,本质上跟流鼻血原理相同,都是震卦气息从鼻子根部外溢。所以,也可取风池穴治疗。
“气发耳塞。”
耳朵里有气堵着塞着。
耳朵是声音进入人体的场所,也在人体边界之上。所以,可取胆经的穴位治疗。另外,人体的这些窍,都形如井,对应辰的井宿。所以,取寅上辰的风池穴治疗。
“目不明。”
眼睛看东西不清楚。眼泪流多了,容易导致眼睛看东西不清楚。所以,原理等同“目泪出”,可取风池穴治疗。
“腰背俱疼。”
疼,后天震卦,意味着先天震卦失控。
辰,是人体各种规则,约束着人体各个部分的正常运行。疼,先天震卦失控,也意味着辰的规则出了问题。
寅为边界。
所以,取寅上辰的风池穴,恢复辰的规则,重新设定边界,让疼的后天震卦重新进入到先天震卦的领域去。
不仅仅腰背疼,但凡人体表面的疼痛都可取寅上辰的穴位治疗。
“腰伛偻引颈筋无力不收。”
穴位都能治疗局部所在位置及其附近的问题。此症状中有明显的颈部症状,颈筋无力,所以,取颈部附近的风池穴治疗。
“大风中风,气塞涎上不语,昏危。”
涎液,本质是水液。
中风,是风气。
有风气有水液,跟辰相关;且风气水液越过边界,跟寅相关,所以,取寅上辰的风池穴来治。
“瘿气。”
瘿病,中医病证名。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。
瘿,病态的婴。婴,都对应酉。酉—–庚—–先天坎水。所以,瘿,是病态的先天坎水。结块肿大,是坎水越过了正常边界。所以,取寅上辰的风池穴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