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门穴
《针灸大成》:监骨下,腰中季肋本侠脊,肾之募。《铜人》灸三壮,针三分,留七呼。
《经络腧穴学》:在上腹部,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。
看名字,京门穴,京,就是京城、京都之类的意思,在现在好比北京。京门,就是京都的门户。京城、京都,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首脑所在的地方,在古代,就是皇城,是皇帝所在的地方。最高首脑或者皇帝是乾卦的。最高为头。乾为头。
胆经上跟酉有关的穴位,是阳光照耀酉的穴位。为何这个名字却跟乾卦有着直接的关系呢?
这个牵扯到基础理论知识:酉,是万物初生。跟酉相应的就是乾卦。以人自身为例,初始刚出生,酉,男性是0岁—虚8岁;女性是0岁—虚7岁,这一段时间乾卦始终护佑着婴幼儿。酉,是乾卦执政。
时代特性里,1776-2016是未时代,2016年之后的240年是申时代。我们处在2016到2046年,这个申时代的第一个阶段,第一个三十年里。一个时代的初始,是酉,是乾卦执政。任何事物的初始,都属于酉,都是乾卦主政,乾卦护佑着的。
酉,乾卦主政,从而酉跟乾卦有密切的关系,所以胆经上跟酉有关的穴位,叫做京门。既然叫了这个名字,那么它跟乾卦的头部就有直接的关系。这个穴位,能够治疗头部的一些问题。
看一下《针灸大成》关于京门穴的内容。
《针灸大成》:主肠鸣,小肠痛,肩背寒,痉,肩胛内廉痛,腰痛不得俯仰久立,寒热腹胀引背不得息,水道不利,溺黄,小腹急肿,肠鸣洞泄,髀枢引痛。
“肠鸣、肠鸣洞泄”。
肠鸣,肚子里咕噜咕噜的。洞泄,象洞里往外泄水,指拉肚子厉害。
鸣指发出声音,声音属于申。申的火气进入肠道过多,导致肠鸣且腹泻。
寅申对冲。
大肠属于酉。
京门穴是腹部寅上酉的穴位,能让寅的气息进入酉的大肠,冲申,逼迫过多的申的气息离开大肠,从而治肠鸣洞泄。
“肩背寒,肩胛内廉痛”。
后背,从易经上说,是艮卦。
后天乾卦与先天艮卦共处同一空间方位。先天艮卦相当于高山,后天乾卦相当于高山上面的天空。
肩背寒实质上是后天乾卦这里寒气重。
高空中的寒气重,自然需要阳光来温暖。所以,取寅的胆经穴位。
在穴位上,八个卦象,除了乾卦没有直接的穴位外,其它都有直接的经络与相应的穴位。由于酉是乾卦龙脉,所以,涉及到乾卦,往往取酉相关的穴位。所以,要阳光照耀到乾卦,就是要阳光照耀到酉,从而用寅上酉的穴位。距离肩背最近的寅上酉的穴位是京门穴。从而京门穴治肩背寒。
肩胛内廉痛,肩胛骨内里的边沿疼痛,这往往是受寒导致的,与肩背寒本质相同,所以,也可用京门穴治疗。
“小肠痛”。
穴位都有局部治疗的功效,能治穴位所在位置局部的疾病。京门穴在上腹部,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,在小肠附近,所以小肠痛能取它。
“腰痛不得俯仰久立”。
腰,要,西女。
正西方位是酉—–庚—–先天坎卦。通常说,“腰为肾之腑”,就是因为肾对应先天坎卦。但实质上,这先天坎卦跟酉在同一方位。可以想象成:地面上是水,而地面上方的空气中是酉的气息。
很显然,酉这里的气息有问题,比如寒气重之类,就会导致水这里受影响,表现为腰的问题。
从而,取寅上酉的穴位,让阳光照耀酉,能治腰的问题。距离腰最近的寅上酉的穴位是京门穴。于是,京门穴治腰受寒的疾病,比如腰痛俯仰不能久立。
“痉”。
痉,痉挛,抽搐。
痉是病态的茎。
茎,草杆。茎、叶、根、花,大家想想植物的茎。
这个穴位怎么跟茎联系起来?
酉,人类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各种植物的芽苗期。至少豆芽大家都是看到过的。豆芽芽苗期,一根直直的发出来,看上去水灵灵的。这时候没有发出叶片,就是一根茎。这时候水灵灵的,体现在茎上。
酉—庚—先天坎水,植物的茎,其实就对应的跟酉相应的先天坎水。实质就相当于芽苗菜的茎里面的水。
人生病痉挛,其实就是人体的茎发生了病态,也就是人体的酉发生了病态。导致痉挛的,可能是寒气,也可能是申的火气。寒气,取阳光照耀酉驱寒;申的火气,取寅冲申去火;不管哪个,都可以取寅上酉的穴位治疗。又由于茎相当于人体中部,所以,取躯干部位的寅上酉的穴位京门穴。
“寒热腹胀引背不得息。”
寒热,一会冷一会热,这是典型的少阳经的症状。少阳经里运行的是火气,少阳相火。腹胀,是腹部有火气。寒热腹胀,这是少阳经经络出现异常,于是,少阳经里运行的火气进入腹部导致腹胀。
胆囊出问题,常会表现为背部有疼痛点。胆囊为寅,足少阳胆经是主要的经过胆囊的经络。这说明胆经有问题,也会表现为背部的疼痛。所以,寒热腹胀引背,这症状是典型的胆经出问题的症状。
京门穴是腹部胆经穴位,能治腹部的胆经运行异常。所以能治寒热腹胀引背不得息。
“小腹急肿。”
肿为火气。小腹急肿是大量火气快速进入小腹部。这跟“寒热腹胀”的成因相同,都是胆经在腹部循行发生异常。所以取腹部京门穴治疗。
“水道不利,溺黄。”
这是指小便不畅,小便黄。病因是申的火气。寅申相冲,寅上酉的穴位,驱除影响酉—–庚—–先天坎水的火气,从而治这问题。而距离小便最近的寅上酉的穴位是京门穴。
“髀枢引痛。”
髀枢,大约相当于现在臀部股骨大转子那位置。足少阳胆经经过髀枢,这里经气壅塞,会导致髀枢引痛。
我有过几次这里疼痛的经历,疼的走路都成问题。每次都是同侧阳辅穴扎针,扎一次就好,能管几年。阳辅穴是胆经经穴,经穴管整条经络通畅,所以,对于经络的任何地方的拥堵都有用。
这里用京门穴治,是取京门穴分流臀部胆经壅塞的作用。就是气壅塞在臀部胆经那里,在京门穴扎针,壅塞的经气会立即往京门穴这里疏导,于是壅塞减轻,疼痛随着减轻。
网友经验。
1、“昨夜加班,睡得比较晚,而且用眼过度,感觉疲劳,晚上2点过醒来,自觉右边太阳穴胀,眼睛干涩疲劳,唇干,当时躺着,也不想起来,就用手指轻按左侧的京门穴,真的是立即就感觉从右边眉骨上方有清凉之气,逐渐扩散开,右边太阳穴的胀和眼睛的干涩疲劳,都解除了。那种感觉就像是水汽扩散扑灭了火一样。太神速了。之后觉得舒服就再入睡了,不过感觉这是急救的办法,疲劳伤身,还是要注意工作节制,否则总归是对身体亏虚。”
干,其实,都是缺水的症状。按了一下京门穴,立即就好了,效果神速。
眼干唇干,脸部缺水,为什么不选择瞳子髎穴或者本神穴,反而用了京门穴?
如果选择瞳子髎穴或本神穴,那么,效果应该也可以的。京门穴效果更好,因为躯干部位相当于茎。头部,就不是茎,头部应该是叶或者果的部位。相当于树叶部位缺水,从茎上面,运水上来。
2、“以前我的骶骨、骶髂关节、骨盆及股骨头经常出现疼酸痛,两腿外侧冷痛,泌尿经常出问题。从学习栾氏中医以来已经好很多了。因为尿黄,用桂圆精华贴贴京门很好,所以经常贴着。某天,改成白术精华贴贴京门穴,贴后马上就寝,这时骶骨部分出现气流在此聚集旋转,然后又转到后脑。当时只是静静的体会,不知多长时间。又停了几分钟,突然左手的外关与支沟部位开始疼痛,我马上在这个部位上按摩,很疼。后来,两手中指、食指和无名指都在冒凉气.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睡着了。”
“我的骶骨部时常会不舒服,用点热的感觉舒服,我就拿暖贴贴,但多贴了感觉右侧京门穴附近的地方错气,比较严重,走路需要停下来,等缓过后才能继续走。”
上述两例都说明京门穴直接通骶骨。
3、“今天晚上去一个朋友家,说偏头痛又犯了,以前痛时去看,人家顺着头侧按摩的,把那根经按摩得慢慢地软了就好些了—–我一边听她说话,一边就伸手去按她左侧的京门穴(左侧头痛),痛!按了一会,说好了些,不过还有点。”
这例子说明京门确实治头部的问题。
4、“我常年偏头痛,每次偏头痛发作又吐又拉,痛不堪言!
早上在右京门贴泻火贴(右京门比左京门痛),大约十分钟开始有感觉,可能长年偏头痛,对这部份的穴位特别敏感。今天我就坐着这里把反应记录下来。
开始,右天柱有些梗梗(怎么会是这里有反应的?)然后到,右肩膀、右四渎。右肩膀(好像天髎穴附近特别明显),感到右手背部好累,右鼻孔不时出凉气,(奇怪我没鼻塞的,本来就是好好的)鼻子时不时会痒,太阳穴附近、右眼的睛明穴,形容不出的感觉,右大杼穴下面也有感觉。只剩下肩井有感觉了,手背好累啊,突然间觉得好困啊。好像舌头中间凉凉的、胸中有气往上升、心脏闷,后背凉凉的(一阵子功夫就没了)。这时我把泻火贴拿下来了,过了没多久这些症状就消失了。消失之后,又重新贴上继续。脑空那个位置痛了一阵子,后脑勺偶尔有赤赤痛,左右都有。
前面觉得很困好想睡觉,后来精神了些但就不太想吃东西,勉勉强强吃完午饭。贴了穴位之后大便两次,第一次正常,量少(事实早上六点已经上过厕所了,在贴京门后又有便意),第二次在吃完午饭一会功夫,突然肚子痛得厉害要立即上厕所。就像腹泻那样,前面正常,后面全是水,量很多,这过程不单肚子痛,还听到肠道咕咕地响,不过,仍感觉没拉干净。
这过程好像跟以前发作头痛一样啊,不同的是头不痛了、大便变成了水。补充:舌头和心的感觉偏头痛时没有过的。”
看这贴京门穴的反应,很显然,她以往发作偏头痛,是因为大肠的水的问题。大肠是酉,酉是乾卦龙脉。酉这里大量水气停留,于是影响到乾卦,导致偏头痛。京门穴让肠道水排出,解除了水对乾卦的压制,于是,水泄但头不痛。
5、“前几日,右肩井穴一片痛,第二天,同侧上臂外侧同。按摩京门穴4-5下,结果:肩井穴、上臂的痛都没有了。”
肩井穴也是胆经穴位。按摩京门穴,分流了肩井穴的胆气壅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