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,土地,指下肢;机,机要。穴在下肢,肌肉最为丰富,是小腿运动的机要部位。
【主治】腹胀、腹痛、月经不调、遗精、糖尿病。
【针刺】直刺0.5~0.8寸,局部酸胀,针感可放射至小腿部。
【配伍】糖尿病:地机配三阴交、公孙。
精准定位:在小腿内侧,阴陵泉下3寸,胫骨内侧缘后际。
特效按摩:每天用拇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1~3分钟,能调节胰岛素分泌,降低血糖。
快速取穴:先找到阴陵泉,直下量4横指即是。
地机穴的功效
漏谷配地机,治疗便秘、肠鸣
漏谷穴位于内踝上六寸,它就像一个漏斗一样,也像一个过滤器,把身体里的废弃物合毒素顺顺当当地排出去。而地机穴是脾经的郄穴,合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保证脾经精华物质很好地保存下来,一点儿都不会丢失。这二个穴位互相配合,身体里“收支苹衡”,人才会健健康康。对于小便不利或者便秘腹胀、肠鸣的情况,漏谷穴充分发挥了帮助排泄的功能,让身体里的垃圾合浊气排得干干净净。在这二个穴位艾灸治疗上述疾病,效果非常明显。如果您觉得麻烦的话,每天按揉十几分钟,也能作为日常的保健之房。
按摩地机穴的作用
健脾渗湿,调经止带。地机穴是足太阴牌经的郄穴,脾为统血之脏,脾不统血,则血不归经而渗入络外而成便血、尿血、紫癜等慢性出血性病症。长期坚持按摩地机穴,对于痛经、闭经、便血等出血性病症有良效。还可用于由脾胃功能失调,水谷运化失职引起的腹痛泄泻。
1、缓解治疗月经不调、痛经、功能性子宫出血、阴道炎、遗精、精液缺乏、小便不利等;
2、缓解治疗腰痛、腰痛胃痉挛、腹胀腹痛、食欲不振、水肿等;
3、缓解治疗乳腺炎、下肢痿痹等。
栾博士解读
上述图片可以定位下述的三阴交、漏谷、地机和阴陵泉穴。
大家先找内踝最高点,此穴位非常容易找。
接着,找阴陵泉。
注意上述图片上阴陵泉边上的紫色的弯的一小段线,它其实是膝盖处的骨头的标示,在膝盖的内侧有一小段横的骨头,在腿上有一根大的骨头,这两骨头交界处的下方便是阴陵泉穴。很多人这个穴位按着就感觉到痛的,找起来比较容易。
有了阴陵泉和内踝最高点,接下来,从内踝最高点引一根横的平行线,从阴陵泉引一根横的平行线,找一根长的尺子(最好是裁缝用的布的软尺),量这两根平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。这距离是13寸。
以这根垂直距离为基础,计算出它上面的从内踝最高点往腿这个方向的3寸、6寸、10寸的三个点的位置,然后,从这三个位置做横的平行线。这些平行线在腿上那根大骨头边上的位置,便是我们要找的穴位了。
地机穴定位:正坐或仰卧,在小腿内侧,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,阴陵泉下3寸。
功效:
它是脾经郗穴.“急病寻郗穴”,突然发生的疾病,可以立即检查各条经络的郗穴,或者按照疾病突然发生的时间来检查相应经络的郗穴。如,上午9点到11点钟突然发病,那么,检查脾经的两地机穴,如果这两穴位疼痛,那么,赶紧抡起拳头对这两穴位猛敲;随着敲击的进行,疾病会立即得到缓解。缓解后,在这两穴位贴上养脾贴作为维持。病重的话,每四小时更换新贴;病不重,每10小时更换一次就可以。
1点—3点;肝经郗穴中都穴
3点—5点;肺经郗穴孔最穴
5点—7点;大肠经郗穴温溜穴
7点—9点;胃经郗穴梁丘穴
9点—11点;脾经郗穴地机穴
11点到13点;心经郗穴阴郗穴
13点—15点;小肠经郗穴养老穴
15点—17点;膀胱经郗穴金门穴
17点到19点;肾经郗穴水泉穴
19点到21点;心包经郗穴郗门穴
21点到23点;三焦经郗穴会宗穴
23点到1点;胆经郗穴外丘穴
经穴秘密
地机足太阴郄穴
别名:脾舍,地箕。
穴义:脾土物质在此随经水运化人体各部。
名解:1)地机。地,脾土也。机,机巧、巧妙也。地机名意指本穴的脾土微粒随地部经水运化到人体各部,运化过程十分巧妙。本穴物质为漏谷穴传来的降地之雨,雨降地部后地部的脾土微粒亦随雨水的流行而运化人体各部,脾土物质的运行十分巧妙,故名地机。
2)脾舍。脾,土也。舍,来原也。脾舍名意指本穴为提供脾土物质的来源之处。本穴物质为漏谷穴传来的降地之雨,脾土物质随雨水的流行而输送人体各部,为人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原之处,故名脾舍。
3)地箕。地,脾土也。箕,挑土的工具。地箕名意指脾土物质通过本穴而运化。理同地机名解。
4)足太阴郄穴。郄,孔隙也。本穴为脾土物质的主要运化之处,脾土物质的运化是通过地部水液而运行的,脾土物质的运行量不大,如从细小的孔隙中通过一般,故为足太阴郄穴。
气血特征: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中的脾土微粒。
运行规律:经水循脾经流向阴陵泉穴,脾土微粒沉降于穴周。
功能作用:渗散脾土水湿。
治法:寒则补而灸之,热则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