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,凹陷;谷,山谷。穴居胫骨后内侧缘山谷样凹陷中。
【主治】腹胀、腹痛、水肿、小便不利、足踝肿痛。
【针刺】直刺0.5~0.8寸,局部酸胀,针感可放射至小腿内侧。深刺时须防刺伤胫后动、静脉。
【配伍】小便不利:漏谷配水泉、太溪。
精准定位:在小腿内侧,内踝尖上6寸,胫骨内侧缘后际。
特效按摩:以拇指指尖垂直按压漏谷,每天早晚各1次,每次左右足各按揉1~3分钟,可缓解男性小便不利及前列腺问题。
快速取穴:胫骨内侧缘,内踝尖直上量6寸处即是。
按摩漏谷穴位的作用-治消化不良
何为“漏谷”?就是有谷子漏出来之意,也就是食物进入胃里后,还没有消化好呢,营养还没来得及吸收呢,就从身体里排出去了,直接“漏”出去了。中医将这种情况称之为“完谷不化”,而漏谷穴恰能解决消化不良等问题。漏谷穴有健脾合胃、利水除湿的功效。漏谷穴位于小腿的内侧,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,距内踝尖6寸,胫骨内侧缘后房。每天坚持按揉漏谷穴10分钟,再注意生活习惯,这些问题就会大而化小,小而化无了。
栾博士解读
上述图片可以定位下述的三阴交、漏谷、地机和阴陵泉穴。
大家先找内踝最高点,此穴位非常容易找。
接着,找阴陵泉。
注意上述图片上阴陵泉边上的紫色的弯的一小段线,它其实是膝盖处的骨头的标示,在膝盖的内侧有一小段横的骨头,在腿上有一根大的骨头,这两骨头交界处的下方便是阴陵泉穴。很多人这个穴位按着就感觉到痛的,找起来比较容易。
有了阴陵泉和内踝最高点,接下来,从内踝最高点引一根横的平行线,从阴陵泉引一根横的平行线,找一根长的尺子(最好是裁缝用的布的软尺),量这两根平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。这距离是13寸。
以这根垂直距离为基础,计算出它上面的从内踝最高点往腿这个方向的3寸、6寸、10寸的三个点的位置,然后,从这三个位置做横的平行线。这些平行线在腿上那根大骨头边上的位置,便是我们要找的穴位了。
漏谷穴定位:正坐或仰卧。在小腿内侧,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,距内踝尖6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
功能:消化不良,如腹泻,光吃饭不长肉等,都可以用这穴来治疗。直接取两片养脾贴分别贴于两漏谷穴就行,每天白天贴十多个小时即可。
经穴秘密
漏谷足太阴络
别名:太阴络。
穴义: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。
名解:1)漏谷。漏,漏落也。谷,五谷也、细小之物也。漏谷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。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,因脾经的湿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进行了交换,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,在本穴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,浊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,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状,故名漏谷。
2)足太阴络、太阴络。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,其气与脾经其它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较低,穴内气压亦较低,脾经其它部位的水湿之气向本穴汇聚并沉降地部,本穴有联络聚集脾经天部气血物质的作用,故为足太阴络。
气血特征: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。
运行规律:混浊的气态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。
功能作用:沉降脾经阴浊。
治法: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,热则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