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脘穴:治疗胃病的专家
中,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、下脘穴二穴而为中。脘,空腔也。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。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,至本穴后,经水继续向下而行,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。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,同时号称胃的“灵魂腧穴”。具有健脾和胃,补中益气之功。主治各种胃腑疾患。
一、取穴方法
中脘穴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。
取穴时,可让患者仰卧,取胸骨下缘和肚脐连线的中点,则为此穴。
二、穴位功效
健脾和胃、补益中气
中脘穴位于胸腹正中,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。按摩中脘穴有健脾和胃、补中益气之功。中脘穴可以通过深部经络感传作用,可调整胃肠消化系统生理功能,促进营养之吸收,加强新陈代谢,协调脏腑及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相辅相成的作用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按摩中脘穴不仅能调理肠胃,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,增加肺的通气量。
三、穴位配伍
配百会、足三里治失眠
1 配百会穴、足三里穴、神门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,主治失眠、脏躁。
2 配膻中穴、天突穴、丰隆穴有宽胸理气的作用,主治哮喘。
3 配梁丘穴、下巨虚穴有健脾和胃的作用,主治急性胃肠炎。
4 配阳池穴、胞门、子户有补肾养经、理气止痛的作用,治腰痛、痛经、月经不调(子宫不正)。
5 配气海穴、足三里穴、内关穴、百会穴有升阳固脱的作用,主治胃下垂。
四、按摩此穴主治疾病
腹胀、呕吐、眩晕、耳鸣
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。此穴的主治疾病为:消化系统疾病,如腹胀、腹泻、腹痛、腹鸣、吞酸、呕吐、便秘、黄疸等,此外对一般胃病、食欲不振、目眩、耳鸣、青春痘、精力不济、神经衰弱也很有效。
1 胃痉挛。
有胃病的人,尤其是脾胃虚寒的胃病,感受寒邪,或饮食过于寒凉,可突发胃痛,疼痛剧烈。此时,摩揉中脘,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,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,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。持续30分钟以上。
2 慢性胃炎。
对于慢性胃炎,在中脘穴上,每年三伏天施灸,每伏灸1次,采用直接灸法,直至灸起泡为止。第1年不愈,第2年再灸,最多3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