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读音】
jiān yú
【肩髃穴名释义】
肩,肩部;髃,髃骨,为肩部之骨。穴在肩端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,故名。

【肩髃穴位位置图】
在肩部,三角肌上,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,即肩峰前下方凹陷处(图③)。
【图解肩髃穴位的位置】
1.上臂外展至水平位,或上臂向前平伸时,在肩峰前下方凹陷处。
2.屈肘外展,肩峰外侧缘前后端呈现两个凹陷,前一较深凹陷处(图④)。
【肩髃穴养生功效】
通利关节,疏散风热。主治上肢不遂,肩痛不举;瘰疬,风疹,荨麻疹;高血压;乳腺炎。
【按摩肩髃穴作用和好处】
【经穴养疗法】
刺法:直刺或向下斜刺0.8~1.5寸。
灸法:艾炷灸或温针灸5~7壮,艾条灸5~15分钟。
推拿:揉法、点按法、拿法、推法。
【穴位配伍调身祛病】
1.配臂臑穴,主治肩周炎。
2.配手三里穴,主治急性腕扭伤。
3.配曲池穴、外关穴、合谷穴,主治上肢不遂。
【特别说明】
1.手阳明、阳跷脉交会穴.
2.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;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。
栾博士穴位新解
★肩髃(一名中肩井,一名偏肩)
《针灸大成》:膊骨头肩端上,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,举臂取之有空。手阳明、阳蹻之会。《铜人》灸七壮,至二七壮,以瘥为度;若灸偏风,灸七七壮,不宜多,恐手臂细。若风病,筋骨无力,久不瘥,灸不畏细;刺即泄肩臂热气。《明堂》针八分,留三呼,泻五吸;灸不及针,以平手取其穴,灸七壮,增至二七壮。《素注》针一寸,灸五壮;又云:『针六分,留六呼。』

◎肩髃主治
《针灸大成》:主中风手足不随,偏风,风痪,风痿,风病,半身不遂,热风,肩中热,头不可回顾,肩臂疼痛臂无力,手不能向头,挛急,风热瘾疹,颜色枯焦,劳气泄精,伤寒热不已,四肢热,诸瘿气。
唐鲁州刺史库狄嵚风痹,不能挽弓,甄权针肩髃,针进即可射。
《经络腧穴学》:肩膀挛痛,上肢不遂,手臂挛急,瘾疹,瘰疬。
栾加芹:髃,骨+禺,《新华字典》“禺,禺谷,古代传说中日落处”。在人体,骨头好比自然界的冰,骨头的生长,通常在夜晚,日落之后。所以,髃的意思是指日落之后,骨头开始生长。
在十二经中,大肠经对应酉,酉,在每日之中,对应傍晚的5点到7点,正是自然界的黄昏,日落之时。酉还有一个超级重要的功能,就是负责各地方的建设。肩髃穴,是大肠经穴位,此穴正是在肩部,管理人体骨头生长以及出现异常而修复的穴位。从而一切骨头问题,比如,长高、骨折、骨坏死、骨折疏松等等,都可以补益肩髃穴来治疗。
理此穴的方法:用养心贴贴两肩髃穴;如果用药材的话,那么,取一小块传统麦芽做的麦芽糖贴两肩髃穴。